声明

本文是学习GB-T 34152-2017 工业企业循环经济管理通则. 而整理的学习笔记,分享出来希望更多人受益,如果存在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企业循环经济管理的总则、领导作用、策划、支持和运行、检查、改进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开展循环经济管理活动,其他企业和组织也可参照执行。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循环经济 circular economy

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2.2)、再利用(2.3)、资源化(2.4)活动的总称。

2.2

减量化 reduce

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2.3

再利用 reuse

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

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

2.4

资源化 recycle

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

2.5

循环经济影响因素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ircular
economy

对企业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具有或可能具有影响的要素。

2.6

循环经济方针 circular economy policy

基于循环经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划、技术标准和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由企业最高管理者提

出的关于循环经济发展和循环经济绩效的总体意图和方向。

2.7

循环经济管理团队 circular economy management team

负责有效地实施循环经济管理活动并实现循环经济绩效持续改进的人员。

注:组织的规模、性质、可用资源的多少将决定循环经济管理团队的大小,团队可以是一个人。

2.8

最高管理者 top management

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企业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注:最高管理者有权在企业内部授权并提供资源。

GB/T 34152—2017

2.9

循环经济发展目标 objective of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企业依据其循环经济方针建立的目标。

2.10

合规义务 compliance obligations

企业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要求,以及企业必须遵守或选择遵守的其他要求。

1 : 合规义务是与循环经济管理活动相关的。

2 :
合规义务可能来自于强制性要求,例如:适用的法律和法规,或来自于自愿性承诺,例如:企业的和行业的标

准、合同规定、操作规程、与社团或非政府组织间的协议。

3 : 改编自 GB/T 24001—2016,定义3.2.9。

2.11

风险和机遇 risks and opportunities

潜在的有害影响(威胁)和潜在的有益影响(机会)。

注: 改编自 GB/T 24001—2016,定义3.2.11。

2.12

生产者责任延伸 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生产者应承担的责任,不仅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之中,而且还要延伸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特别是

对产品废弃后的回收、循环利用和最终处置。

2.13

生态设计 eco-design

按照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系统考虑原材料选用、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等
各个环节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力求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最大限度降低资源消耗、尽可能少用或不用

含有有害物质的原材料,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从而实现环境保护的活动。

2.14

生命周期 life cycle

产品(或服务)系统中前后衔接的一系列阶段,从自然界或从自然资源中获取原材料,直至最终

处置。

1 :
生命周期包括原材料获取、设计、生产、运输和(或)交付、使用、寿命结束后处理和最终处置。

注2:来源GB/T 24001—2016,定义3.3.3。

2.15

可再生资源 renewable resources

在短时期内可以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

2.16

清洁能源 clean energy

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不产生有害物质排放的能源。

注: 包括可再生的、消耗后可得到恢复的,或非再生的(如风能、水能、天然气等)及经洁净技术处理过的能源(如洁

净煤油等)。

3 总则

3.1
本标准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原则,按照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理念,采用策
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
方法与基于风险的思维,将工业企业循环经济管理工作置于不断循环的 PDCA
运行模式中(见图1)。

GB/T 34152—2017

style="width:9.00694in;height:5.70694in" />

1 工业企业循环经济管理模式

3.2
企业应根据其所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产品和服务及业务过程特点、企业布局、基础设施和节
能减排情况,确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方针,明确循环经济发展目标,践行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的责任,
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合理延伸产业链,通过应用PDCA
方法进行策划、控制、检查评价,实现企业 循环经济管理的持续改进。

3.3 PDCA 模式可应用于循环经济管理活动及其每一个过程,具体简述如下:

P——
策划(Plan):根据所在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和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方针,识别企业发展
循环经济的影响因素、确定相关合规义务并进行具体的策划,制定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及实施

方案。

D—— 实施(Do):
按照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和实施方案,提供必要的资源,建立与循环经济管理

活动和企业业务过程相适宜的管理制度,实施企业循环式生产和风险防控的管理活动。

C—— 检查(Check):
应用循环经济绩效评价方法,对照企业循环经济方针、发展目标和指标及合规

义务进行检查评价,确定实现循环经济绩效和管理的有效性。

A——
改进(Action):根据评价结果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实现循环经济管理的持续改进和企业

循环经济绩效水平的提升。

4 领导作用

4.1 领导作用和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证实其在循环经济方面的领导作用和承诺,包括但不限于:

a) 对循环经济管理活动的有效性负责;

b) 确保制定循环经济方针,并确保其与企业的战略方向及所处的环境相一致;

c) 确定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及可达到的绩效;

d) 批准组建循环经济管理团队;

e) 确保将循环经济管理活动要求融入企业的业务过程;

f) 确保可获得循环经济管理所需的资源;

g)
对循环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和符合国家、地方发展循环经济管理要求的重要性进行有效的内外

GB/T 34152—2017

部沟通;

h) 指导并支持员工对循环经济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做出贡献;

i) 确保循环经济管理实现其目标和预期绩效;

j) 促进持续改进;

k) 支持其他相关管理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展示其领导作用。

注:本标准所提及的“业务”可广义地理解为涉及企业存在目的的核心活动。

4.2 循环经济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确定循环经济方针,方针应:

a) 与企业的宗旨和所处的环境相适应,体现循环经济发展的特点;

b) 包括履行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相关要求的承诺;

c) 符合所在区域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的要求;

d) 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体现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e) 包括持续改进循环经济管理,提升循环经济绩效水平的承诺;

f) 在内部不同层面得到沟通、传达;

g) 根据需要定期调整或更新。

4.3 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企业内部分配并沟通相关的职责和权限。应对下列事项分配职责和权限:

a) 确保循环经济管理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b)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循环经济管理的绩效,提出改进建议。

5 策划

5.1 循环经济影响因素

企业应在系统分析物质流、能量流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业务过程,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

原则,对影响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确定循环经济影响因素时,企业应考虑:

a)
识别企业发展过程中从事的活动、产品和服务所产生的资源、能源消耗情况以及对生态和环境

造成的影响;

注:对照能源消耗限额、节水等资源消耗的国家规定和先进指标。

b)
评估现有生产、资源产出、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废物处理等方面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识别循环
利用的关键控制点和工艺技术条件;

c) 销售活动中产品及其包装物的回收和社会消纳情况;

d)
确定与企业宗旨相关并影响其实现循环经济管理活动目标和预期绩效能力的外部和内部因
素、有关的相关方及其需求和期望,分析企业内、外部需要应对资源、能源合理利用和梯级利用
的风险和机遇;

e)
产品和服务上下游关联度以及产业链之间的延伸和耦合,包括发展循环经济的最佳模式、技术
保障、设施共享、生态共生网络、资金等情况;

f) 已纳入计划或新开发或修改的循环经济技术应用和资金投入情况;

g)
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调整和确定适合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技术路径、可实现的目标和
实施方案时;

h)
企业应确定其循环经济管理活动的潜在紧急情况,包括那些可能具有资源环境影响的潜在紧
急情况。

GB/T 34152—2017

注:紧急情况可包括如产业链共生网络的脆弱性、管理制度的不协调性、可能导致的生态和环境风险等。

5.2 合规义务

企业应:

a) 确定并获取与其循环经济影响因素有关的合规义务;

b) 确定如何将这些合规义务应用于企业;

c) 在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其循环经济管理时应考虑这些合规义务。
注:合规义务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和机遇。

5.3 发展目标和实施方案

在识别企业循环经济影响因素和相关合规义务并考虑其风险和机遇的基础上,企业应针对其循环
经济管理相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目标,确定适用于本企业的循环经济指标(如:资源产出、消
耗,资源综合利用,污染物排放、回收再利用等)。发展目标应与循环经济管理方针一致,可测量,予以监

视、沟通,适时更新。

企业为实现发展目标和指标,应制定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或推进计划,其中应包括职责与分工、

重点任务、达到每项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进度、具体的保障措施等。

企业应对方案进行评审,及时修订和调整实施方案,以确保目标得以实现。

6 支持和运行

6.1 支持

6.1.1 资源

企业应确定并提供管理、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循环经济管理活动所需的资源。其中:

a)
技术和装备。企业应通过技术研发、设备引进以及与其他组织合作等方式,优化和提升循环经

济的技术和装备配置水平。应考虑:

-—配置与减量化和资源循环利用相关的工艺和装备,包括用于数据检测、传递的辅助装备,

管理和维护相关装备;


开展产学研合作,以提升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实现技术和装备、人才和知识储备;

——培育和建立技术创新机制,推进循环经济重大和关键技术应用;

——引进国内外循环经济先进技术,并进行吸收和创新,提升工艺装备水平。

b)
资金和信息。企业应为循环经济管理提供充足的资金、信息等支持。应考虑:

——优先配置循环经济管理活动所需的资金,创新循环经济投融资模式。此时需考虑应对的

风险和机遇;

——配备获取、传递、分析、发布数据和信息的设施,建立和运行循环经济信息平台。

6.1.2 能力和意识

企业应确定其控制下从事影响循环经济绩效和履行相关合规义务的工作人员基于适当的教育、培

训或经历,确保这些人员能够能胜任工作。

企业应确保在其控制下的工作人员意识到符合循环经济管理方针的重要性、与他们的工作相关的

循环经济影响因素、他们对循环经济绩效提升的贡献、未履行合规义务的后果。

6.1.3 管理制度

企业应根据合规义务和确定的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建立与循环经济管理活动和业务过程相适宜的

GB/T 34152—2017

管理制度,包括建立适当的记录和报告,并予以控制,以确保:

a) 适当的评审和批准;

b) 在需要的时间和场所均可获得并适用。

注:管理制度可包括资源管理制度,循环经济产业链制度,原材料供应链制度,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废物的处理及

消纳制度,废物的信息共享制度,循环利用制度,基础设施的共享制度,统计、监测制度等。

6.2 运行

6.2.1 运行控制

企业应根据循环经济方针、发展目标和实施方案,策划并实施相关管理活动。确保在规定的条件下

按下列方式运行:

a)
建立和设置循环经济管理活动有效运行和维护的准则,防止因缺乏该准则而导致循环经济绩
效的严重偏离;

b)
按运行准则的要求实施相关活动,使循环经济相关设施、系统和过程高效运行;

c) 将运行控制准则传达到相关人员。

6.2.2 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

6.2.2.1 减量化

企业应在其生产各环节和全流程中推行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生态设计、实施清洁生产,减少资源消耗

和废物产生。包括但不限于:

a)
在项目建设前期或进行产品开发时,按照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系统考虑原材料选用、
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等各个环节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优先选择减少能源和资源消
耗、减少对资源环境造成影响的工艺、技术装备和方案;开发具有无害化、节能、环保、低耗、高
可靠性、长寿命和易回收等特性的产品;

b)
原材料应选择易回收、易拆解、易降解、无毒无害或低害的材料;优先使用可再生资源、替代资
源及清洁能源等;

c)
禁止生产、进口、销售列入淘汰名录的设备、产品,禁止使用列入淘汰名录的技术、工艺、设备和
材料;

d)
执行国家能源消耗限额标准、取水定额和相关原材料消耗定额,实施循环式的清洁生产模式,
确保循环经济目标和指标(见5.3)的实现;

e) 碳排放重点企业,应采用先进的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f)
生产和使用列入强制回收名录的产品或包装物,应按照相关要求,对其废弃的产品和包装物负
责回收。

6.2.2.2 再利用和资源化

企业应在其业务过程中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拓展合理利用资源、能源的方法和路径,对产生的废物

进行再利用和资源化,包括但不限于:

a)
应对生产过程和污染控制过程中产生的可利用废物进行综合利用,对可利用的物资和废旧产
品优先进行修改再使用,不能直接再使用的应由企业本身或交由其他组织再资源化利用;

b)
对共伴生矿、尾矿和大宗固体废物,应采用先进或适宜的技术装备或以产业区域协同循环利用
模式,实现资源化利用。有条件时,对固体废物中的稀贵金属进行提取回收;

c)
再利用和资源化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并应建立产品的可追溯
系统;

GB/T 34152—2017

d)
采用先进或适用的计量评价方法、回收技术、工艺和设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余热、余
压等进行综合利用;

e)
优化生产过程和工序用水管理,采用先进或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对
废水进行有效处理并回用。优先使用中水、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资源;

f) 对危险废物按国家有关规定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

g)
应采用先进适用、成熟可靠的再制造技术、工艺,并建立全流程的产品信息化管理平台,产品质
量应达到或超过原型新品,规范标识管理,且符合国家相关的安全、节能、环保等强制性标准
要求;

h)
特定产品进行拆解或再利用时,应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要求及资源管理要求;

i)
回收经过修复后销售的产品,应符合再利用产品标准,并在显著位置标识为再利用产品;

j)
对可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或提供给消费者使用后废弃可能带来环境影响的产品,应在其产品
说明书或产品包装上说明商品的材质及回收途径等事项;

k) 废物再利用和资源化过程中,应保障生产安全,并应避免二次环境污染。

6.2.3 循环产业链

企业应按照产品链接、产业耦合、区域协同互补的关系和国家产业政策、环境保护的要求,建立产业

废物交换信息系统,交流产业废物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a)
优化生产工艺和工序间配合,通过产品流和废物流链接,合理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

b)
企业内部或企业之间应以物质流、能量流为媒介,按照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耦合的方式进行
链接共生,拓展产品流程制造、能源转换、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功能,实现原料互供、资源共享的
循环耦合和多联产;

c)
根据条件协同处理社会生活、生产中的危险废物、污水厂污泥、生活垃圾等,统筹开展再生水、
矿井水以及集蓄雨水等用于生产、生活和生态;

d)
有条件的企业应采用先进或适用技术对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产品加工副产品、废农用薄
膜、生态森林产品和林产品废弃物综合利用,促进工农业复合循环。

6.2.4 协同共享

企业应建立社会共享基础设施的产业循环系统。有条件的企业应建立与相关行业及社会生活共享

资源、共生互补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包括但不限于:

a)
与所在区域的相关行业及社会生活实现共享资源、共生互补的资源循环利用,将生产过程中产
生的废物、副产能源和余热余压,必要时,经加工处理,供其他企业和社会使用;

b)
利用废工业品、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社会废弃资源,用于企业的生产和生活过程,提高消纳社
会废弃物的能力

6.2.5 风险防控

企业应建立、实施策划中识别的潜在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建设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以预防或减
轻紧急情况所带来的有害影响,并根据紧急情况和潜在影响的程度,采取相适应的措施预防或减轻紧急

情况带来的后果。

企业应定期评审、试验(可行时)循环经济应急预案和措施,必要时对其进行修订,特别是发生紧急
情况后或进行试验后。定期向在企业控制下工作的人员,适当时向有关的相关方提供紧急情况和应急

预案相关的信息和培训。

GB/T 34152—2017

7 检查

7.1 概述

企业应定期检查、监视和测量其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完成情况,对循环经济绩效水平和循环经济管理

的有效性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识别存在的问题。

7.2 定性评价

企业应对循环经济发展履行合规性义务状况,以及完成循环经济发展目标、主要指标和任务的有效

性进行监视,并作出定性评价。

7.3 定量评价

企业应按照工业企业循环经济绩效评价相关标准,建立并实施本企业循环经济绩效评价体系。检

查、监视和测量,评价计算企业循环经济绩效水平和增长幅度。

7.4 问题识别

企业应根据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总结成功的经验,诊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和实施方案执行过

程中存在的问题。

8 改进

企业应根据循环经济方针和发展目标、循环经济绩效和循环经济管理检查和评价的结果,确定企业

循环经济管理的改进措施,以实现循环经济管理活动的持续改进。持续改进的过程包括:

a)
确定循环经济管理活动、检查分析评价结果中所发现的企业循环经济管理的问题和不符合;

b) 评审循环经济管理的问题和不符合,确定产生的原因和根源;

c) 制定并实施可行的改进方案;

d) 对改进后的效果进行跟踪检查,评审改进方案实施的有效性,优化效果。

style="width:3.09994in" />GB/T 34152—2017

延伸阅读

更多内容 可以 GB-T 34152-2017 工业企业循环经济管理通则. 进一步学习

联系我们

DB2302-T 046-2023 党政机关办公楼(区)保洁服务规范 齐齐哈尔市.pdf